●清末小説 第20号 1997.12.1


商務印書館的《最新初等小學國文教科書》



張   人 鳳


  中國近代出版事業的標誌――商務印書館創建於1897年。今年適逢其百年館慶。夏瑞芳等人創設商務時,它只是一個小規模作坊式的印刷所,承接外界印件。幾年以後,當夏瑞芳思考如何從出版方面發展他的事業並作了一點初歩嘗試時,他結識了因參與戊戌變法失敗而來到上海謀生、任南洋公學譯書院主事的張元濟,並相邀入館共事。張入館後,即着手組建編譯所,聘蔡元培爲第一任所長,先後邀集高鳳謙(夢旦)、蒋維喬(竹莊)、莊兪(百兪)等一批有新思想、新知識結構的年輕知識子,開始從事編譯工作。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又議“變法”,詔設學堂,二十八年(1902年)頒布學堂章程。廢除科擧,興辧新式學堂的時機漸趨成熟。在資金、校舍、師資之外,教材又是興辧學堂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條件。當時我國已經有過多種教科書,但爲後來的實踐所證明,它們都不是成功的。商務印書館成立之後,抓住這一時機,着手編寫教科書。據蒋維喬1935年的回憶,商務編寫教科書始於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開始時,夏瑞芳購入譯稿數十種,印出後因質量欠佳而無法銷售。編譯所成立後,張元濟設法請人修改,但覺難以着手。蔡元培即提出自編和採用包辧的方針。由蔡擬定方案,請蒋維喬編國文,呉丹初編歴史、地理*1。這段回憶,可以從蒋維喬的日記中得到證實,且有確切的日期:

癸卯四月廿七日(按即1903年5月23日) 余受商務印書館編輯蒙小學教科書事。共一千五百六十課,約六月杪竣事。回里後一意從事編輯。*2

從日記的前後看來,這是蒋第一次來上海商務印書館,此前未與商務有過編輯工作方面的聯系。“回里後一意從事編輯”一語,説明他接受任務後返回武進,也正好證實了蔡元培採用包辧的方針。二個月後,閏五月廿二日(1903年7月16日),蒋來上海,“晤張菊翁(按即張元濟)先生,與商量借住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次日即“移居商務編譯所”*3。
  這一年五月,蔡元培離滬赴青島*4,商務印書館編譯所長一職由張元濟接任*5。
  蒋維喬編的這種教科書沒有定名,本文姑稱之爲“蒙學讀本”。它既沒有一千多課,也沒有在六月杪完成。直到十一月廿二日(1904年1月9日),蒋才在日記中記録了“編小學讀本目録”,即編寫完課文後,整理全書目録,還對内容分類作了統計:“計小學四年,共八册,毎册六十課,内容理科、歴史各十五課,地理九課,修身、實業各七課,家事、衛生、政治、雜事共七課”*6。
  “蒙學讀本”編定之後,並沒有出版。這一年冬,高鳳謙作爲浙江大學堂留學生監督率十名學生東渡日本一年後回到上海,晤張元濟*7,高與談小學教科書之重要,二人觀點相合。張遂聘高入商務編譯所。此時編譯所剛開始分部辧事,高就任國文部長。張、高對“蒙學讀本”的體例提出了否定意見,也就是説,這部教科書要推倒重來。他們旋即採用合議制,即集體討論決定編寫體例,然後着手編寫。蒋維喬在日記中對此有詳細記述:

癸卯年十二月初二日(按即1904年1月18日)星期一 十下半鐘回編譯所。張菊翁來,述蒙學讀本東西各國考定者皆以筆劃繁簡定淺深,已編之稿須將第一編重編。午後日本人小谷重、長尾槇太郎來,遂與張菊翁、高君夢旦會商體例,至下午五鐘議畢。定第一册爲六十課,毎課又分爲二。第一課至六課皆用單字(半課四字,一課八字),六課至十課二字相聯(半課六字至八字),第十一課至第二十課二、三字相聯(半課十字),第二十一課至第四十課短句(半課二十字),第四十一課至六十課短文(半課二十字)。自六課以下加八字,毎半課四字,十一課以下遞加至五字。晩間試編成八課,擬於明日午後再會議。*7

  第二天下午,張元濟、高鳳謙、蒋維喬、小谷重、長尾槇太郎再次商討第一册國文教科書的編寫,又一起編了五課,並以此作爲定稿。這種集體會商的形式後來被商務同人稱爲“圓ヌ會議”。在編寫第一、二册國文教科書時,都採用這一形式。幾乎毎編成一課,就要討論到大家提不出意見爲止。以後各册就由各人或一、二人按體例編寫,寫成後再集體討論定稿。
  這套教材定名爲《最新初等小學國文教科書》。第一册初版日期爲“光緒三十年歳次甲辰二月二十三日”*8,即1904年4月8日。蒋維喬在二月十五日(1904年3月31日)日記中記有“國文教科書第一册已出,未及五、六日已消完四千部,現擬再版矣”*9。據此可推得眞正出版時間應在二月十日(1904年3月26日)之前。
  1904年3月11日,商務印書館《東方雜誌》創刊。第一巻第一册上刊登了該教材的廣告,内容如下:

童蒙入學,茫無知識,而我國文字多半艱深,往往有讀書數年,不能寫一信、記一帳者。欲謀教育普及,不可不於國文加之意矣。近歳廣設學堂,稍稍有編蒙學讀本者,然施諸實用,都未盡合。或程度遇高,難於領會;或零擧字義,不能貫串;或貌襲西法,不合華文性質;或演爲俗話,不能彼此通用。有志教育者時以爲憾。本館特請通人,精心編纂,兼請日本文部省圖書審査官兼視學官小谷重君、高等師範學校教授長尾槇太郎君及曾從事中國學堂之福建高君鳳謙、浙江張君元濟詳加校訂。一字不苟,經營數月,始成數册。因應急需,先將首册出版。*10

  第二册初版日期爲甲辰二月二十二日*11,即1904年4月7日。前後經歴了兩年,到1906年,全套《最新初等小學國文教科書》出齊。全書共十册。由於這套教材編寫採用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圖文並茂等符合少年兒童學習心理的編寫原則,所以一經出版,稍售状況之佳,出乎商務諸公的意外。例如筆者所見到的第一册第十版出版日期是光緒三十一年四月十五日(1905年5月18日)。短短一年零二個月的時間内,初印、重印(包括少量修訂)達十次之多,足見市塲需求之大。1906年清政府學部公布第一次審定初等小學堂教科書暫用書目共102種,其中商務版就有54種,占52%*12。商務印書館這套《最新教科書》可謂一擧成功,爲日後商務教科書編寫奠定了基礎,也爲這家出版企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經濟保證。常有人説商務是靠教科書起家的,所指的就應該是這套《最新教科書》。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關於商務《最新教科書》的兩篇最具權威性的回憶文章――蒋維喬《編輯小學教科書之回憶》、莊兪《談談我館編輯教科書的變遷》*13中都有一些錯誤。蒋文稱“甲辰年(1904年)十二月,第一册出版”。莊文稱“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第一部初等小學用的《最新國文教科書》出版,大有不脛而走之勢”。莊文末所列商務歴年出版各種教科書一覽表中,也將《最新教科書》的初版時間寫成“光緒二十八年”。由於相隔時間長,作者在回憶時發生一些差錯,也是可以理解的。至於筆者參與編著的《張元濟年譜》在篩選材料的過程中,未經仔細研究比照,將《最新教科書》的編纂置於1902年8月,還稱“參加者有高鳳謙、蒋維喬、莊兪……等”(其實此時高、蒋、莊諸人還未進入商務,與張元濟還不認識諱I)。造成了混亂,是很不應該的。

  《最新初等小學國文教科書》爲毛邊紙綫裝本,長21.4p,寛14.2p。扉頁正中爲書名,左列爲編纂者:

   陽湖 莊 兪
江蘇 武進 蒋維喬
   陽湖 楊瑜統*14

姓名下方爲“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字樣;右列爲校訂者:

日本前文部省圖書審査官 小谷重
日本前高等師範學校教授 長尾槇太郎
福  建  長  樂  高鳳謙
浙  江  海  鹽  張元濟*15

扉頁背面是該書的英文名:

Commercial Press's New Primary School Text Books
CHINESE NATIONAL READERS with ILLUSTRATIONS

接着是《編輯初等高等小學堂國文教科書縁起》和本册的《編輯大意》。這兩段文字,無法考證其出於何人之手筆,然而却是商務印書館初期編纂教科書的重要資料,具有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文獻價値。目前這些文字存世者已不多,故不惜篇幅,抄録於後:

編輯初等高等小學堂國文教科書縁起
我國西法設學堂,迄今幾四十年而無明效大驗者,弊在不知普及教育原理,無小學以立之基,無國文以植其本,貿貿然遽授以高尚學術、外國文字。雖亦適救時之用,而凌亂無章,事倍功半,所以行之數十年而不得大收其效也。本館延請海内外通人名士研究教育問題,知國文科爲最亟。乃合羣力、集衆智,商體例,搜羅材料,累月經年,始得要領。自初等小學堂至高等小學堂,計九年,爲書十八册(以供七、八歳至十五、六歳之用)。凡關於立身(始私徳、公徳及飮食、衣服、言語、動作、衛生、體操等)、居家(如孝親、敬長、慈幼及灑掃、應對等)、處世(如交友、待人、接物及愛國等),以至事物淺近之理由(如天文、地理、地文、動物、植物、鉱物、生理、化學及歴史、政法、武備等)與治生之所不可缺者(如農業、工業、商業及書信、帳簿、契約、錢幣等)皆萃於此書。其有爲吾國之特色(如開化最早、人口最多及古聖賢之嘉言懿行等),則極力表章之;吾國之弊俗(如拘忌迷信及纏足、鴉片等),則極力矯正之,以期社會之進歩改良。由淺及深,由近及遠,由已知及未知,按兒童腦力體力之發達,循序漸進,務使人人皆有普通之道徳知識,然後進求古聖賢之要道、世界萬國之學術藝能,庶幾拾級而登,無或隕越。書中行文以平實活溌爲主,間取遊戲歌曲啓發兒童之興趣,而隱寓勸戒之意,庶幾教者不勞,學者不困,濳移默化。蒙養之始基以此立,國民之資格以此成。是則區區編輯之微意也。*16

   第一册《編輯大意》
教科書中、以國文爲最難、無成法可依附也、國文中、以第一册爲最難、須求合初學程度也、夫聚七八歳未經受教之兒童、腦力薄弱、思想簡單、忽授以與言語毫不相渉之文字、其困苦萬状、殆不可以筆墨盡、於是時也、非有適用之書、則教者學者、將均大受其窘、近來新編訓蒙各書、非無可取、然施諸實用、尚多窒礙、今列其大者、凡十又八、
一 單字講授、索然無味、
二 筆劃太繁、不易認識、
三 連字介字助字等、難於講解、
四 深僻之字、不適目前之用、
五 生字太多、難於認識、
六 語句太長、難於上口、
七 全用短句、不相連貫、則無意味、
八 數語相連、不能分句解釋、難於講授、
九 語太古雅、不易領會、
十 語太淺俗、有礙後來學文之初基、
十一 陳義太高、不能使兒童身體力行、
十二 墨守古義、不能促社會之改良、
十三 外國之事物、不合於本國習俗、
十四 不常見聞之事物、不易觸悟、
十五 不合時令之事物、不易指示、
十六 文過詼諧、有礙徳育、
十七 文過莊嚴、兒童苦悶、
十八 進歩太快、失漸進之理、
本館有鑑於此、萃海内外人士、以數人之力、費月餘之時、僅成此區區一小册、雖不敢云完善、然於以上諸弊、刪除殆盡、用心亦良苦矣、茲略擧編輯大意、其詳則見諸教授法、
一本編爲初等小學堂第一年前半年之用、正月起、六月止、
一半年間、除放假外、應得二十星期、本編分六十課、毎星期教授三課、適供半年之用、以下各册均此、
一毎課分兩節、半課爲一節、除星期放假外、毎日教授半課、
一毎星期授國文十小時、六小時講解誦讀、四小時默寫作文、
一本編由識字、而聯字、而造句、而成文、至長之句、以五字爲限、
一東西訓蒙讀本、初學之時、皆取字畫極簡者、我國文字、無字母、無假名、筆劃較繁、最難限定、本編第一課至第六課、限定六畫、第七課至第十五課、限定十畫、全册限定十二畫、間有十餘字過十二畫者、皆甚習用之字、且列於三十課以後、
一本編所用之事、限定名字代字靜字動字状字、以便講解、
一本編選用四百五十九字、凡深僻之字、及兒童不常見聞者概不採入、
一毎課生字以十字爲限、且於本課上方標明、便於提示先教、
一毎課字數,自八字遞加至四十字、
 今擧毎半課字數如左、
 第一課至第四課毎半課四字
 第五課毎半課五字
 第六課至第十課毎半課八字
 第十一課至第二十課毎半課十字
 第二十一課至第三十二課毎半課十二字
 第三十三課至第四十課毎半課十四字
 第四十一課至第四十七課毎半課十六字
 第四十八課至第五十課毎半課十八字
 第五十一課至第六十課毎半課二十字
一本編毎課文字、必取其類似而相連貫者、然毎句之中、又各可分開解釋、以便講授、
一本編雖純用文言、而語意必極淺明、且皆兒童之所習知者、
一本編不採古事及外國事、
一本編所述花草景物、預算就學時期、順序排列、使兒童易於隨時實驗、以下各册均此、
一本編徳育之事、注重家庭倫理、使兒童易於實行、
一本編智育之事、只言眼前事物、不渉機巧變詐、以鑿兒童之天性、
一本編頗重體育之事、以振尚武精神、
一本編多及學堂事、使兒童知讀書之要、
一本編多及遊戲事、使兒童易有興會、
一兒童最喜圖畫、本編插圖至九十七幅、並附彩色圖三幅、使教授時易於講解、且多趣味、
一本編毎半課中、其文字圖畫、必在一開之内、俾省飜閲之勞、以便兒童誦讀、
一本編以空格斷句、毎句必在一行之内、誦習時、可免錯誤句讀、
一本編用初號大字印刷、俾兒童不費目力、
一潔白有光之紙、易傷兒童目力、本編用紙、只求結實耐用、不事外觀之美、
一本編爲學生課本、笳L教授法一册、按照課數編次、凡誦讀講解習問默寫聯字造句等法、無不詳備、其稍深之名物訓詁、皆細加詮釋、與本編相輔而行、教員得此、按法教授、尤便應用、以下各册均此、
一本館笊メ習字帖、所習之字、與本編選用之字相同、使兒童隨讀隨寫、較易習熟、*17

  以下就第一册第一至六十課的編寫情況再作一些分析:
課 字數 課文形式 生字數 生字平均 插圖
筆劃數
1 8  單字 8 4    彩圖1
2 8  單字 8 4.3    2
3 8  單字 8   4.5    3
4 8  單字 8   4     0
5 10  單字(十個數字) 10   2.7    10
6 16  二字相連 7   4     1
7 16  二字相連 10   5.1    0
8 16  二字相連 7   7.8    2
9 16  二字相連 9   6     3
10 16  二字相連 8   6.6    2
十課小計   83字  4.8筆   24幅
11 20  二字、三字相連 9   6.3    5
12 20  二字、三字相連 9   6.8    2
13 20  二字、三字相連 10   7.3    0
14 20  二字、三字相連 8   8.6    2
15 20  二字、三字相連 8   6.6   彩圖1
16 20  二字、三字相連 10   7.6    3
17 20  二字、三字相連 8   9.4    2
18 20  二字、三字相連 10   8.1    2
19 20  二字、三字相連 9   6.9    1
20 20  二字、三字相連 10   8.2    4
十課小計 91字  7.6筆   22幅
21 24  三字相連 10   9.8    1
22 24  三字相連 7   8.6    2
23 24  三字相連 9   8     1
24 24  三字相連 7   9.4    3
25 24  三字相連 8   10     0
26 24  三字相連 8   10.1    2
27 24  三字相連 8   8.6    0
28 24  三字相連 7   7.4    1
29 24  四字相連 9   6.8    0
30 24  四字相連 10   7.6    2
十課小計 83字  8.6筆   12幅
31 24  四字相連 6   8.7    1
32 24  四字相連 9   8.9    2
33 28  三、四字相連 8   11.1    1
34 28  三、四字相連 9   10.5    0
35 28  三、四字相連 10   9.1    2
36 28  三、四字相連 6   8.3  插圖1
    彩圖1
37 28  三、四字相連 10   9.5    2
38 28  三、四字相連 10   8.6    0
39 28  三、四字相連 7   6.4    1
40 28  三、四字相連 5   10.2    1
十課小計 80字  9.1筆   12幅
41 32  四字相連 8   8.1    2
42 32  四字相連 8   9.8    1
43 32  四字相連 6   11.7    1
44 32  四字相連 7   9     2
45 32  四字相連 2   6.5    2
46 32  四字相連 9   9.6    1
47 36  四、五字相連 3   12.7    2
48 36  三、四字相連     6   8.5    2
49 36  三、四字相連     7   10.3    2
50 36  三、四字相連 6   10     2
十課小計 62字  9.6筆   17幅
51 40  四字相連 8   11     1
52 40  四字相連 7   9.9    2
53 40  四字相連 5   8     2
54 40  三、四字相連 4   10     0
55 40  四字相連 6   7.3    2
56 40  四字相連 7   6.7    1
57 40  三、四字相連 7   9.3    0
58 40  四字相連 4   9     4
59 40  四字相連 5   8     1
60 40  三、四字相連 7   10.1    0
十課小計 60字  9.0筆   13幅
全册総計 459字  8.0筆  100幅

  從以上総計數字可以看出:
1.課文字數呈嚴格單調増加。從毎課8字,毎經若干課増加一定字數,最後増至毎課40字。
2.第一册主要功能是識字,因此第一至五課爲單個漢字,筆劃少,又是兒童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如“上”、“下”、“左”、“右”、“大”、“小”、“多”、“少”(第四課課文)。爲了使學生易於理解、記憶,第六課開始,即以兩個單字相連成詞。如“父子”、“母女”、“兄弟”、”朋友”、“山下”、“地上”、“城市”、“村舍”(第十課課文)。第二十一課起,就是三字相連的短句。三字及三字以上的短句、成語,占全書課數的三分之二以上。編者充分運用了漢字搭配能力強的特點,編成三字、四字和五字(五字僅出現一次)不同形式的短句,在課文中交替出現。這些短句易於學生上口誦讀,有利於對生字的理解,還可以通過誦習,啓發、培養學生運用學過的單字搭配短句(造句)的能力。
3.生字出現的絶對數,以十課爲一單元分析,呈減少趨勢。可能這是由於前面的課文只能以生字爲主,甚至是純生字,而後面要配入熟字,使熟字反復出現,得到鞏固。隨着課文字數増加,生字出現率(生字數、全課字數)明顯減少。
4.插圖基本上呈減少趨勢。
5.生字筆劃數,毎十課爲一單元,平均筆劃數依次爲4.8、7.6、8.6、9.1、9.6、9.0。前五組呈嚴格筆調増加,僅第六單元稍有下降,但也保持在9.0。這充分體現出編者堅持了先易後難的原則。
  縱觀全套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到“編輯縁起”中各點得到貫徹。除了從兒童生活實際出發,“由淺及深、由近及遠……循序漸進”,附合教育科學規律之外,還可以發現以下幾個特點:
1.提倡愛國,但不提忠君。全書有多課教授中國概況、山川、疆土、歴史。第四册第二十四課有“吾既爲中國之人,安可不愛中國也”之語。但全書未見有忠於大清皇帝的内容。
2.提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但不提倡封建愚昧教育。本教材關於立身處世方面的内容頗多,主要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爲人誠實、勤奮讀書、謙讓有禮等。但不出現傳統的“二十四孝”一類陳舊的内容。
3.介紹外國文化,但以中國素材爲主。教材中有華盛頓石欠櫻桃樹的故事,伊索寓言故事等,但所占篇幅不大,絶大多數是中國歴史人物故事、民間故事、寓言。
4.重視自然科學知識,但不忽視人文科學知識。教材中以很多篇幅介紹火車、輪船、電報、電話、地球、四季、動植物、衛生等科學知識,這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但它畢竟是國文教科書,選材還是以人文科學方面的内容爲多。
  以下再就第二册以後各册作些簡要的介紹。
1.第二册起,不載《編輯縁起》。
2.第二册編輯大意一篇,以後各册均無。
3.第一册課文無課題,第二册起毎課皆有題。
4.生字數,第二、三册在500字以上,以後各册在400字以下。
5.課文漸長。第四册最長課文達95字,以後各册最長課文均在140字以上。
6.第一、二册以空格或換行斷句。第三册起,課文中有標點符號,但僅有“。”號。以後各册同。
7.從第五册起,課文出現劃分自然段現象。
8.插圖逐册減少。筆者所見的這套教科書中,第一册有三幅彩圖,第七册中見有彩圖被撕剩的殘片,可以推定毎册均有彩圖。彩圖印刷精良,歴時近百年而色澤仍十分鮮艷。
  最後選録四篇課文,以饗讀者。

第二册 第十一課 讀書
飛禽走獸 飢知食 渇知飮 又能營巣穴 爲休息之所 其奇異者 能爲人言 惟不知書 故終不如人 人不讀書 則與禽獸何異

第四册 第二十三課 中國
  我中國居亞洲之東。氣候温和。土地廣博。人民繁夥。五千年前。文化已開。地球上最有名之古國也。自我遠祖以來。居於是。衣於是。食於是。世世相傳。以及吾身。吾既爲中國之人。安可不愛中國也。

第四册 第二十八課 藤與桂
  青藤盤於古屋之上。傍檐有老桂數株。藤俯視而笑之。曰。爾位何卑。桂曰。我託身誠不如君之高。然吾盤根土中。卓立地上。無所依附。汝憑古屋以爲高。屋傾。汝其危哉。

第五册 第五十二課 學堂衛生
  鍾氏子體素弱。其母溺愛之。未嘗督責。稍長。遠行就學。母憂其勞也。既數月。鍾子歸省。強壯倍昔。母問其故。對曰。聞之師言。衛生之道。以適宜爲主。過與不及。皆非也。兒在校中。起居服食。皆有限制。不若在家之恣所欲爲也。由此觀之。則不知家庭教育。而徒以姑息爲愛者。豈眞能愛子者乎。


【注】
1)參見蒋維喬《編輯小學教科書之回憶》,原載《出版周刊》第156號,1935年;《商務印書館九十年》轉載,商務印書館1987年版
2)蒋維喬《鷦居日記》,手稿原件
3)同2)
4)唐振常《蔡元培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張樹年主編《張元濟年譜》,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
6)同2)
7)同2)
8)《最新初等小學國文教科書》第一册第拾版之版權頁
9)同2)
10)《東方雜誌》第一巻第一册
11)《最新初等小學國文教科書》第二册第七版之版權頁
12)轉引自張樹年主編《張元濟年譜》
13)莊文載《商務印書館九十年》
14)第二册起,扉頁署編纂者爲蒋維喬、莊兪;第七册起編纂者爲蒋維喬。但版權頁第二至第四册署蒋、莊、楊三人;第五册起署蒋、莊。
15)第七册起,校訂者増加浙江山陰蔡元培。
16)原文無標點符號。現爲抄録者所加。
17)原文僅有“、”號。現照録。

(ZHANG Renfeng)

【編集者注】張人鳳「商務《最新教科書》的編纂経過和特点」(『編輯学刊』1997年第3期(総第53期)1997.6.25)をあわせて読まれたい。